当前位置:
宁乡县双江口镇罗巷新村红十字会 “博爱家园”项目实践经验介绍
编辑:湖南省红十字会 2016-09-02 10:37:23

一、基本情况

双江口镇罗巷新村位于宁乡东北部,距宁乡县城区7公里,省道S223、金朱公路穿村而过。村域面积9.01平方公里,辖24个村民小组,955户,3754人。村域内有长沙沃尔德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阿切迈斯特饲料厂、莲花鞭炮厂、高分体育用品厂、莲花山砖厂、地海山庄等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较好,村民居住相对集中,有罗巷集镇和五星村民集居点,交通便利,民风淳朴。但村域内无农闲活动场所,村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群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较弱,村民对“博爱家园”项目有迫切需求。

 2015年9月罗巷新村成功申报湖南省“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自该项目运行以来,建设了博爱文化广场1个,红十字书屋1个,建立了滚动循环的生计基金1支,发展了34人的志愿者队伍1支。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省、市、县红十字会领导先后6次深入罗巷新村博爱家园项目点实地勘查,入户访谈调研。村上成立了由卫计主管副镇长牵头的“博爱家园”项目执行领导小组。同时为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执行能力,保障博爱家园项目制度化、程序化、规程化,罗巷新村红十字会结合省、市、县文件要求和当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为“博爱家园”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广泛宣传动员,吸引群众参与

 为浓厚“博爱家园”项目建设氛围,村红十字会通过召开党员组长大会、户主会,利用村村响不定期的播放“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知识,开放“红十字书屋”,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在博爱文化广场树立红十字标志,在村委会设置红十字会宣传专栏、借助微信、QQ发布“博爱家园”项目相关信息等方式多角度宣传,提升群众对红十字会和“博爱家园”项目的知晓率,同时招募了34名志愿者,成立了志愿服务队。

(三)尊重群众意愿,解决群众所需

“民需我为”原则贯穿于“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始终,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前期,村支两委班子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了项目研讨会,易受损性及能力评估会,充分征求村里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及发展意愿,建设过程中多方收集群众意见,把有限的项目资金尽可能用到群众最想办的事情上,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成为项目建设主体,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四)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结合群众诉求,充分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围绕卫生救护、防灾减灾、卫生健康、逃生演练基本知识,先后在村部、学校组织开展了5次大型知识讲座;协助乡镇卫生院在村部开展了免费义诊,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走访了特困家庭,慰问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组织志愿者义务清扫街道、无偿献血等活动,将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应急救护和人道救助的理念深入人心,“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广泛传播。

(五)专款专帐专用,助力精准脱贫

在资金使用管理上,罗巷新村红十字会自查对照项目预算、财务管理办法,严格审批手续,开设专用账户,完全按照预算和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和专人管理。生计基金的使用由需要受助村民向村委会提出贷款书面申请,然后由村委会负责对申报对象进行初审评估,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初审符合条件的村民进行为期一周的张榜公示,其他村民无异议后,再上报县红会审核,整个过程公正、公开、透明。

(六)完善基础设施,装点美丽家园

在罗巷新村人居密集中心点五星组,投入近20万元修建了罗巷新村博爱文化广场,占地约1.65亩,广场集蓝球运动场、休闲娱乐场、健身活动场于一身,配备了各类健身娱乐器材。在村部成立了红十字书屋,藏书2000余册。目前文化广场、红十字书屋均已投入使用,博爱文化广场能用于500多个村民逃生避险和开展业余活动,成为附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三、工作成效

(一)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在“博爱家园”项目建设的推动下,村支两委多方争取资金,修建了罗巷新村博爱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成立了红十字书屋,设立了红会活动室,安装了50平方的户外固定的宣传橱窗。这些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不仅为村民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提供了场所,也为村民平时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处所。

(二)和谐村风蔚然形成。随着“博爱家园”项目的开展,红十字精神的传播,村民主动参与项目活动,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的人道主义理念增强了,红十字会同村民之间的关系密切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氛围浓厚了,逐步形成“互帮、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社会合力明显增强,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三)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在项目开展前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性深入村组指导工作,了解群众迫切需求,帮助解决部分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加深了干群之间的了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被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群众关注和认同。

(四)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多种形式的大众健康知识普及活动,较为系统地防灾避险技能培训演练和健康卫生知识普及宣传,健康教育宣传阵地的打造,全面提高了村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了村民的健康保护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强化了群众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变能力。

(五)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专项生计基金使用本着“促创收、能收回、可滚动”的使用原则,把有限的资金应用在最需帮助和最有潜力的项目上,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条件的群众,发展生计,为一批群众的生计发展注入了活力,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村民感到生活更有奔头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四、经验体会

(一)组织领导是前提。在上级红十字会、镇党委政府关怀指导、安排部署下,村红十字会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建立并完善“博爱家园”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强化了督促检查措施,确保了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履职尽责,带头深入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着力解决基层困难和问题,在群众中树立了领导干部榜样,有效推进了建设工作的纵深开展。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建设工作中,镇村干部大力宣传,广泛动员群众踊跃投工投劳,许多干部群众主动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积极投身建设工作,动手共建博爱美丽家园,充分发挥了农民群众在“博爱家园”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博爱家园”项目建设没有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群众满意是根本。遵循群众认同、群众满意的根本标准和最高原则,“博爱家园”建设规划的编制及建设内容的确定均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全部由群众民主协商决定,项目资金全部用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使各项建设任务得以顺利实施,杜绝避免了摊派建设任务与村庄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有效提升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达到了群众满意的标准。

(四)资金注入是关键。将资源整合工作贯穿于“博爱家园”建设的全过程,通过争取财政支持、有效整合涉农项目、领导干部带头争取帮扶援助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整合项目资源,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同步推进,为“博爱家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机制健全是保证。镇村干部认真实行目标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做承诺、争表率,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了项目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工程设施管护等制度办法,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村民监督小组,有效规范了干部作风和群众行为,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培养干部群众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性,形成了全村上下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建“博爱家园”的良好氛围。

 “博爱家园”项目是常态下红十字会发展核心业务的好平台、深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好载体、真正惠及民本民生的好阵地,今后,罗巷新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博爱家园”创建工作内涵,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打造更加和谐、文明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