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应急救护能力及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12月8日下午,由湘潭市红十字会、湘潭大学校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120指挥中心、市中心血站、湖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主办,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承办的“救”在身边|心肺复苏(CPR+AED)培训暨防治艾滋病主题宣传活动在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同步开展,1300余名大学生参加。
湘潭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在防艾健康科普中,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讲解了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和流行趋势,预防措施;市红十字志愿者无偿献血服务大队志愿者剖析如何通过法律和技能等层面,保障献血和用血安全这一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并呼吁大家为爱挽袖,热血接力,做无偿献血行动的积极响应者。
心肺复苏(CPR+AED)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培训学员们熟记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并利用小程序进行模拟练习。
线下培训分为理论授课+理论考试、实操训练+实操考核,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团队对学员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进行现场指导。
现场进行理论授课,通过图文结合、案例分析、情景演绎等方式,将枯燥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变得直观可感,引导学员有效巩固CPR(心肺复苏技术)、气道异物梗阻急救、AED除颤器等相关知识。
实操训练环节,学员们在师资团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紧急情况应对方案,独立完成心肺复苏每一个步骤。“身体前倾,肩、肘、腕成一条垂直地面的直线!”师资团分批次指导学员现学现练,密切关注学员动作,及时示范、纠正。
“01、02、03……”学员们在一次次按压后逐渐熟练操作要领,最终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和实操技能。学生积极参与培训,湘潭大学2024级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古妮烩说:“生命无比珍贵,也非常脆弱。学习心肺复苏技术,掌握这一关键性技能,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成为挽救生命的那个人。”
急救教育是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潭大学校医院副院长杨期稳介绍,目前,学校获批湖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建设单位。该校计划再采购10台AED布置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持续推进学校急救教育工作,尽快实现急救技能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应急救护能力。
湘潭市红十字会将持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健康科普知识进学校活动,为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安全,推动文明校园、安全校园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