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手“托”生死,为生命摆渡
编辑:宋彬彬 夏声朝 2024-04-11 16:41:47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宋彬彬 夏声朝 长沙报道

春风送哀思,每年的4月总因清明节染上一丝伤感。近日,在全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清明缅怀纪念活动上,来自长沙县红十字会的周娟芳作为全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唯一代表作交流发言,并获评湖南省优秀器捐协调员。

周娟芳作为全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唯一代表作交流发言。长沙县红十字会供图

在生者与逝者之间架起桥梁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没有协调员就没有器官捐献。”在周娟芳看来,协调员是推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往往两手托生死,在逝者与生者之间架起生命桥梁,是生命的“摆渡人”。

2018年,周娟芳在县红十字会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第一次赶赴医院履行职责的场景她仍历历在目:“置身生离死别的场景,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情绪不自觉就会变得压抑。”

那一次,逝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捐献了所有能捐献的器官,而周娟芳内心的波澜也久久不能平息,让她更想多做一些,实现生命接力和爱心传递。

在单位的支持下,周娟芳组织成立“三献”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献”联动宣传活动,并积极促进红十字会与高校合作。

2019年,周娟芳来到湖南省首家红十字特色高校湖南工程职院率先积极开展“三献”宣传活动,2名老师及7名学生组团参与遗体器官捐献登记。

后来,其中1名退休老师在生命最后一刻成功捐献器官,挽救了5人生命,该校胡晏铭等三位同学还在一个月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了全国少有的高校“三连捐”。

ICU、太平间、殡仪馆、各地户籍室、村委会、陵园……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以来,周娟芳不仅养成了24小时不关手机,一接到通知便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习惯,而且常奔走于这些地方,核实逝者资料顺利完成捐献,并送逝者最后一程。

GetAttachment (5).jpg

周娟芳(右一)在指导捐献者家属填写资料。受访者供图

对做好工作的信念更加坚定

每一名捐献者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使周娟芳更加坚定做好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信念:“尤其是小飞,生前她帮助了那么多人,当时我就想着一定要为她的生命画上圆满句号。”

周娟芳口中的“小飞”名叫李敏,是一名资深的红十字志愿者,家境并不宽裕的她,生前瞒着家人默默从事公益16年,帮助了近千名贫困学子。

2020年6月27日,周娟芳突然接到电话,称志愿者李敏在送小孩上学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家属愿尊重当事人意愿捐献器官。挂断电话后,周娟芳火速骑着电动车冒雨赶往医院,见到了“小飞”的姐姐李静等家属。

痛彻心扉的李静好不容易平复下情绪,才断断续续告诉周娟芳:“妹妹瞒着他们默默从事公益16年,在生命垂危之际还想着要帮助别人,他们一家都愿意遵从妹妹的意愿。”

了解情况后,周娟芳一方面积极配合医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另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安抚捐献者家属情绪,并借机向家属普及器捐知识,讲解器捐具体流程,耐心倾听家属心声。

经过10余天的全力抢救后,“小飞”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在家属及爱心志愿者的见证下,“小飞”在生命最后一刻成功捐献了2个肾脏和2只眼角膜,帮助两名重症患者重获新生,让两人重获光明。

周娟芳说,这项事业也让她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这份工作让我更懂得了生命高于一切的意义,这些经历塑造了我,让我形成了对生命更深刻的认知。”

看到年轻的生命就这么逝去,很多次在亲属的哭声中,周娟芳的眼泪也在眼眶打转,但是能帮助捐献者及其家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作出捐献器官的无私选择,为危重病人带去希望,是她坚持这份工作的根本动力,也让她一次又一次更加坚定了做好器官捐献协调这份工作的信念。

让爱不随生命终止

周娟芳的手机里存有许多捐献者家属的联系方式,时常问候、关心家属们的生活状况,是他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要求:“关心生者就是对逝者的告慰。”

周娟芳深知,捐献者身故后,不少家庭面临着精神和经济方面的双重压力。她在详细摸排后,积极帮助器捐困难家庭向上级红十字会申请人道救助金和家庭慰问金,缓解捐献家庭燃眉之急。

每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她还会随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全县器官捐献者家庭进行春节走访、慰问,将棉被、大米等爱心物资和组织关怀送到捐献者家庭,为他们送去温暖,让爱不随生命终止。

近年来,长沙县先后有44名志愿者身故后捐献器官,6103名志愿者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其中,器捐志愿者黄文荣获评第六届“长沙市道德模范”,志愿者“小飞”被评为“长沙好人 身边雷锋”和“星沙好人”。

在长沙县,器官捐献的意义已经深入人心。看到近年来在生前登记捐献器官的人数逐渐增多,自己协调工作的时间也相应缩短,周娟芳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