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更多的生命“火种”点燃希望之光丨株洲造血干细胞捐赠从多年一例到一天三例
2023-06-21 20:30:29

6月14日,株洲完成3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历史性突破。

曾几何时,我市6年时间才有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多年一例到一天三例,生命“火种”点燃更多希望之光。

从多年一例 到一年多例

株洲的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始于2005年。当年,来自醴陵的周靖之在北京道培医院完成捐献,成为我市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当时的受捐者是新加坡的一名华裔教师。这次捐献不仅让株洲成功“破零”,周靖之也因此成为湖南省首例、全国第三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跨国捐献者。

但直到2008年,株洲才迎来第二例捐献者——来自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蒋旭胜。

紧接着,又是长达6年的“断档”。在2014年完成第三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

2019年11月,时任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的顾晓芳成为株洲第10位捐献者。当年,我市有4人成功捐献。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株洲成功配型并完成捐献的志愿者越来越多。

2022年6月,湖南工业大学学生马欢成为我市第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以来,我市捐献人数呈“爆发式”增长。截至6月17日,已有7位志愿者为他人传递“生命的种子”,实现历史性突破。目前,株洲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达到33例。从第1例到第10例,株洲用了14年;从第10例到第20例,用了2年7个月;而第3个10例的突破,用时不到1年。

血样“入库”量 为何一度偏低

不能否认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株洲的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处于全省垫底水平。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高兰清晰地记得,2016年她接手这项工作时,株洲的造血干细胞捐赠总数仅为5例,与其他兄弟城市相差甚远。

一直心怀大爱、敢为人先的株洲,为何会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方面甘居人后?

“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是一个概率问题,寻求分数最大公约数,需增加分子公倍数;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作为分子,其基数越多,配对成功率才会越高。”高兰解释说,主要因为当时株洲的造血干细胞血样“入库”数很少,从而导致匹配成功率不高,捐赠者数量少,“2016年,全市造血干细胞血样‘入库’仅有39人份。”

或许有人会问,何种原因导致株洲的“入库”量不高?

“一是受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了解如何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二是受机制影响,当时没有将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同步捐献的机制打通,导致留样数不多。”高兰道出了其中缘由。

“对症下药” 精准破局

面对困境,怎样破局?

加大宣传是第一步棋。为了消除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误区,2018年,株洲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成立,数名志愿者化身宣传员,走进采血点、学校、社区等,为市民答疑解惑。当年,全市的血样“入库”量达到478人份,约为2016年的13倍。

组建联盟紧随其后。2019年5月7日,我市组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英雄联盟”。入盟的都是已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们通过“现身说法”,为后继者提供信心与勇气。

“正是由于志愿者在捐赠前充分了解相关知识,进入捐献流程后,我市没有出现一例中途反悔的情况。”高兰说。

理顺机制成为重要一环。2022年,市红十字会整合全市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等志愿资源,搭建了全国第一个以“三献服务基地”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实践基地”为两翼的红十字服务阵地,组建了一支生命相“髓”爱心志愿团队,成立“三献”志愿服务总队。

通过该阵地,红十字“三献”志愿者同步掌握献血、造血干细胞、遗体捐献三类知识,有效打通“三献”志愿服务的难点与堵点,形成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同步捐献的现场联动机制。

在2022年6月16日“喜迎二十大,百人献热血”活动中,200余名高校师生积极捋袖献血的同时,近百人还进行了造血干细胞血液留样。

去年上半年,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入库”量首次突破千例,达1021人份,创历史之最。目前“入库”量还在持续攀升,已跻身全省前列。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生命的种子”从这里出发,飞往五湖四海,为更多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